据相关数据显示,目前已有近600家中资企业在匈牙利开展业务,其中85%以上是2010年后才注册的。2024年6月,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38.1%的临时关税,这一举措直接触发了中国车企的“欧洲突围战”。 中企“扎堆”匈牙利,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?
在这一背景下,比亚迪迅速作出战略调整,宣布其位于匈牙利塞格德 的新工厂将于2025年底正式投产,该工厂的投产旨在实现 “欧洲本土化生产”,通过将供应链和生产线 “前移”,有效规避欧盟高额关税壁垒,进而重新构建成本优势,增强产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。
这一决策不仅是比亚迪应对贸易壁垒的“破局之选”,更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深度布局的缩影。匈牙利凭借其独特的“三重优势”——作为“欧盟东大门”的地理枢纽、相对低廉的运营成本(“成本洼地”)以及具吸引力的投资政策(“政策高地”),正迅速崛起为中企出海欧洲的桥头堡。
地理位置优越,经济活力强劲
匈牙利地处欧洲心脏地带,其区位优势使得它成为连接东西方市场的天然桥梁。其仓库租金仅为德国的 30% ,中欧班列日均开行10列,助力中企辐射全欧市场,是当之无愧的物流枢纽。
近年来,中东欧地区以其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和繁荣的市场环境备受瞩目,而匈牙利作为该地区的佼佼者,更是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的数据,2023年匈牙利的GDP增速高达19.4%,人均GDP约为2.2万美元,经济发展水平在中东欧地区位居前列。
地缘与政策双重优势
地缘优势显著
匈牙利不仅拥有欧盟+申根双重身份,还是世界贸易组织(WTO)的创始成员,其稳定的政治环境、健全的法治体系、开放的金融市场以及对外资的友好态度,共同构建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投资营商环境。
成本优势突出
匈牙利企业所得税9%,全欧盟最低之一。对比中国企业所得税 25%,可以说在税收制度上极具优势,对出海企业来说是税务天堂。且中匈税收协定避免了双重征税,再叠加设备采购返现 45%、雇佣补贴等政策,综合成本比西欧低 30% 以上。此外,匈牙利技术工人月薪约 1.5 万元(仅为德国的 60%),政府还提供 30% 的工资补贴,电池配件采购价比国内低 15%,在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领域成本优势尽显。
与此同时,匈牙利是开放型经济,政策重点在吸引外资上。政府非常重视与潜在投资者开展合作伙伴关系,并且注重已落户于匈牙利公司的需求,同时继续改善商业环境。
政策支持强劲
匈牙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 “一带一路” 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。截至 2024 年,中企在匈累计投资超 190 亿欧元,覆盖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物流等多个领域,创造超 3 万个就业岗位。匈塞铁路 、中欧商贸物流园区等旗舰项目,强化了匈牙利作为中欧陆海快线枢纽的地位 。
企业出海+身份跳板
匈牙利不仅是中企业出海黄金机遇,24年新推出的匈牙利投资长居政策,也是企业家拥抱全球市场的重要身份跳板。申请人投资25万欧元,就能获得十年的长居签证,而选择基金的方式,持有5年后还可退出。投资门槛相对较低,资金的使用和赎回也具备一定灵活性。